暹罗一直叫为什么?
就是“暹”啊,中文转写为“沙洋”或“肖阳”“先洋”“新阳”等,英文为“Siam”。 《旧唐书•东夷传》:“流人凡七万余口,分为两番,其向东南者号‘暹’;其向东北者号‘罗’。” 《旧五代史•南汉传》:“王审知之子延晖,封暹国公。”
宋真宗时,有官员进贡鹦鹉,被赐名“雪莺”,字曰“暹云”(《宋朝事实类苑》卷十五)。可见直到宋代,暹云还是正确的书写方式。 但是到了明代,出现了新的转写形式“暹罗”(《明世宗实录》)。这是由于明初有人把来自东南亚的香料称为“暹罗”而来(《香谱•香名》)。这种写法还被载入明代张瀚所著笔记小说《松窗梦语》中:“暹罗、琉球,皆微末小国。”后来这种写法还传入清朝并沿用至今,比如乾隆皇帝给暹罗国王的诏书上就用了“暹罗”一词(《清代中外关系史料选辑》)。
至于原因嘛,很简单,因为中国人总是喜欢用谐音取名的…… 比如“高卢”(Gaul)音译成中文是“狗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高卢省因此也被称为“狗卤司”;古埃及的首都孟菲斯发音类似“没撒”,因此而得名……而暹罗的发音与“先弄/肖囊”相似,因此中国人就以讹传讹地把“暹罗”当作了正确的名称。事实上泰国政府在1909年就把国名改为了“暹罗”,但中国的史书以讹传讹,错误地使用这个错误的名字达上百年之久!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使用“泰国”这个名字。 (注:以上材料多来自网络,我整理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