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是怎么得鹦鹉热?
自然界中,鹦鹉热的主要传染源是鸟类。这种病在野生鸟类中广泛传播,一些野生的鹦鹉、乌鸦等鸟类一旦染上这种病毒,死亡率极高,即使不死也会失去生育能力。不过,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许多鸟类体内都能发现鹦鹉热病毒的踪迹,但是并不是所有带有病毒的鸟类都是病源,只有那些因感染而生病的鸟类才是。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有些感染了病毒却未发病呢?科学家们猜测,可能是因为这些鸟类已经产生了对该病毒的抗体,又或者它们感染的病毒类型与致病性比较低,因此虽然体内病毒大量复制,但却没有产生严重疾病症状。
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研究人员分别给3组大小和习性相近的鹦鹉注射不同剂量的病毒,然后再观察它们的健康状况。结果他们发现,只要注射适量病毒,无论是否产生抗体,大多数鹦鹉都会表现出轻度至中度的呼吸道症状,比如流鼻涕、打喷嚏,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等。而当病毒剂量更大时,患鹦鹉的死亡率将会明显上升。 但是,如果是不带抗体的幼年鹦鹉,即使注射较高剂量的病毒,一般也能完全恢复,说明这些幼年鹦鹉对病毒感染具有先天性免疫力。 除了鸟类外,其它动物也能感染此病毒并出现类似症状。1983年,美国一项研究发现,马注射该疫苗后,其鼻分泌物中出现病毒抗体,且能够存活长达16个月,说明马也能被感染并且具有传染性。2013年一项研究发现,人类也可能因为吸入受感染的鸟类可能产生的飞沫而感染该病毒,但通常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如发热、咳嗽、肌肉疼痛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认为鹦鹉热衣原体是唯一的人畜共患病原,但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首先是可以直接由病人传染给其他人;其次是通过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人员或饲养员传染给这些人;最后,由于这个病原体可以在呼吸道中存活数小时,通过咳嗽从患者体内排出,再经过空气传播给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