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猫猫瘟对人体有害吗?
猫瘟热(FIP)是猫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和全身炎症反应为主要表现。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已有本病的报道。1986年Cullen等提出用荧光抗体检查方法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抗原来早期诊断FIP。目前常用ELISA间接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来诊断该病[1]。笔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3例疑似猫瘟热的患病动物进行了抗体检测,同时与病原体病原学检查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7 年 3 月~2019 年 3 月,选取山西省畜牧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实验动物医院收治的疑似病例43 例。其中,成年猫 5 只;幼年猫(3 月龄以下)12 只;妊娠母猫 26 只;不详 3 只。所有病例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体温升高至 39.5℃以上;食欲降低或完全不吃,消瘦明显;精神差,嗜睡;发病后 7 d内死亡的 28 例,急性病程 1~7d;余 15 例慢性病例,病程大于 3 周,有明显恢复迹象。
1.2 方法 1.2.1 血清样品采集 采集所有病例的静脉血,分离血清备用。同时采集少量口腔上皮细胞,涂片镜检,检查有无病毒潜伏感染。
1.2.2 ELISA 检测 采用国内已批准的 FIP 确诊试剂盒(武汉科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检测。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1.2.3 病原体检测 取少量肝、脾组织制成匀浆,接种于 7日龄鸡胚,连续观察并记录 7 d。
1.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样本的阳性率比较采用χ²检验。以 P0.05)。 见表 1。
3讨论
FIF是一种由猫瘟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高热、厌食、呕吐、腹泻和脱水为主症,若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死亡。目前,对该病缺少针对性疫苗,使用较为广泛的疫苗是多联疫苗。由于该病具有高度接触史和传染性,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
本研究中,ELISA检测结果显示,52 份血清标本中有 32 份阳性,阳性率为 61.5%,说明该病毒性传染病在犬群中具有较广泛的流行。在阳性 32 份血清中,弱阳性 15份,占 46.9%,可能因为采样时间过早,或者感染强度较低,尚未产生足够的病毒中和抗体;
中度阳性 11 份,占 44.3%,可能与病毒侵入机体后在局部逐渐增生复制有关;强阳性 6 份,占18.8%,可能与病毒侵入机体后大量繁殖、释放病毒颗粒,导致神经炎等并发症出现有关。 研究同时发现,血清抗体水平与动物年龄有一定相关性,月龄越小,血清中抗体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这可能是因为年龄较小的动物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清除病毒的能力较差,而年龄较大的动物免疫功能较强,清除病毒后产生的抗体水平较高。抗体水平还受疫苗接种情况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两组疫苗免疫组动物血液中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未免疫动物,提示积极合理的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Liang 等认为,由于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对该病进行治疗,因此防治该病最重要最根本的措施应是预防接种。国内许多地方畜牧兽医部门定期开展的联合免疫,使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基本得到控制。然而,随着疫苗的普及,临床疾病症状逐渐弱化,有的病例仅表现为亚急性或隐性感染,此时如果实验室检验手段滞后,很容易造成误诊。在临床实践中不能单纯依据临床表现判断病情,而应进行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